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健康科普 >> 正文

【节气养生】夏至养生,驱寒温阳,觅清凉

2022年06月24日 16:30  点击:[]

夏至

undefined

夏至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,经过立夏、小满、芒种三个节气阳气的蓄积,夏至日是一年中白昼和日照时间最长的一天,代表暑热盛夏的来临。因此,养生要注意防暑降温;慎起居防贪凉;调饮食补津液。

1.防暑降温。夏日在阳光下暴晒太久,热量在体内过度蓄积,加之外环境高温高湿,散热困难,容易中暑。因此,避免在高温下长时间作业和运动,生活工作场所注意通风和降温。一旦出现大汗淋漓,神志恍惚,要立即降温通风和饮淡盐水。
2.慎起居防贪凉。起居宜晚睡早起,不可露天或树下当风睡觉,宜午休。冷气室内外温差不宜大于5度,风扇、吊扇宜使弱风,饮食不可过凉,特别是大汗后骤然用冰镇食物和骤然降温,会导致血管骤然收缩,诱发心脑血管疾病,甚至猝死。
3.调饮食补津液。夏至人体阳气长于外,脾胃消化能力相对降低,因此食欲低。饮食宜清淡、易消化。如蔬菜、菌类、蛋类、米面食品,少食油腻食物和肉类。由于出汗多,可适当吃新鲜常温水果,或饮酸梅汤、绿豆汤、荷叶汤补充津液。

 

宜多食酸咸

夏至时分,气候炎热,人体往往出汗较多。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,出汗过多,容易伤及心阳,引起心率、血压的改变,甚至引起水电解质紊乱,导致人体出现心悸、头晕、乏力等症状。此时,宜多食酸味以固表,多食咸味以补心,如可以饮用乌梅汤、西瓜汁、淡糖盐水来补养耗散的体液。

 

宜健脾化湿

夏至后不久进入伏天,天气闷热潮湿,湿邪容易困脾,造成中满腹胀,不思饮食,四肢酸懒乏力等症状。脾虚人群此时更要注意健脾化湿。可煮陈皮薏米汤饮用,通过陈皮燥湿健脾、薏米淡渗利湿的作用,改善脾虚湿困的现象。

养生着重养心

在炎热的夏季,尤其是夏至阳盛至极的时节,人体心气过旺,容易烦躁不安,睡眠不好。患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老年人,要特别注意养心安神,建议中午小憩一会儿,避免多思多虑,耗散心神。此外,天气炎热,体能消耗大,容易耗伤气阴,若出现疲乏、口渴、心慌等症状,可口服生脉饮或西洋参茶补气养阴。

养生勿忘护阳

夏季,人们喜欢吃生冷寒凉的食物来驱散暑热,但需要注意不能过度饮冷以防伤阳。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,此时人体阳气的特点是阳盛于外,聚集于体表向外发散,相对体内的阳气较少。如果贪食冷饮,则会损伤阳气。造成腹胀、腹泻等问题。

 

 

上一条:【健康科普】老年人群新冠疫苗接种禁忌“避坑”指南
下一条:【宝妈秘籍】妇产科孕妇小课堂——母乳喂养

关闭